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俗士:百名作家手抄《讲话》与反抗

百名作家抄《讲话》一事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们仅仅为了一千元钱就去为体制唱赞歌,而在于,他们脑子里连拒绝的意识都没有产生。不管是“糊涂”,还是“不当回事”都说明,他们对眼前利益来者不拒——承载着智慧、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利益完全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最 近,因百名作家手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事,使得作家的底线和良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百位作家,每人一千元 钱,各手抄一段,然后再集成册子以纪念《讲话》发表七十周年。说实话,还真有一点创意。我想,像这种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其实很常见。有的时候有政治目的, 有的时候政治目的并非主要,更多的时候就是找个名头申请点经费,花点钱——好了歹了有关人员能得倒一点小实惠。有的时候,有些人还可以露露脸以示自己还声 名显赫。如此这般而已。
 
或许是对这类活动习以为常,贵人在受邀之时想的多半是决不能错过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于是,就有了“让抄就抄”之说。即使被人问起,还可以显得很无所谓的样子,说什么:“我几乎已经忘记这件事了。”云云。
 
只 是没想到这次事件不知怎的就被弄成了热点,弄不好还要“(臭)名垂青史”,这时再想那一千元,多少会觉得不值。名声原本就不怎么好的,估计也不会计较此 事,一些名声尚可的肯定会着急上火。不过好像已经太晚了,覆水难收——套用刘松萝先生以前的一句话就是:有些字一旦落在纸上,刀子都刮不掉。(原话为:有 些话一旦落在纸上,刀子都刮不掉)
 
这次的百名作家,加上在上次韩寒事件中臭了的“公知”们,再加上一些原本名声就不太好的学者、名流,目前中国顶尖的知识精英,无论左中右,可说都是声誉不再,甚至声名狼藉。有网友说:文革时是被逼“吃屎”,现在已经进化到主动“吃屎”了。——可谓是话糙理不糙。
 
中 国知识界集体缺钙,可说是历史悠久了。我认同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是知识界的堕落的观点。但握着笔杆子的他们,却总是能为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比如:百无一 用是书生。然而,事实上,没有知识分子的辅佐,就不会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的伟业。只是在说这些话题是,他们总是沾沾自喜于谋士们的经天纬地之才。而需 要担责任的时候就只有“手无缚鸡之力”了。
 
百 名作家抄《讲话》一事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们仅仅为了一千元钱就去为体制唱赞歌,而在于,他们脑子里连拒绝的意识都没有产生。不管是“糊涂”,还是“不当回 事”都说明,他们对眼前利益来者不拒——承载着智慧、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利益完全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于是,爱智慧者(哲学家)竟然忘记了思想;于 是,也有人忘记了自己前不久还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移民语,自杀语,乃对那样一个时代之嫌恶语耳。”——看起来《多余的话》真的很多余!
 
与 许多人不同,我认为过去的苦难,无论是受外族欺凌的屈辱,还是义和团、文革时期的暴虐,还是一次次改革与革命的失败,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都是宝贵的遗产。 对于它们,应该是反思重于批判。——反思的意义在于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从而找到进步和反抗(主要是非暴力反抗)的路径,而不是怨天尤人喊几声口号了事; 而批判走向极端则意味着推卸责任。
 
由 此,我对许多主流(主要指民间的主流)说法很怀疑。比如,说到反抗,人们往往只是想到那种激烈的对抗、冲突,而我认为,由于这种激烈的对抗,在大多数,甚 至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遇到。因而,仅仅把反抗等同于激烈的对抗于冲突,究其本质,一方面是把大多数人排斥与反抗者队伍之外——反抗成了少部分人的事,而 且往往是孤立事件;另一方面它也为人们不去反抗提供了借口与宣言——“他们有枪”,“要是我……一定会……”之类。我认为:“反抗或改变制度,不一定是轰 轰烈烈的决战,而往往是生活中的点滴选择。一个普遍重利轻义的民族,恰恰缺乏的是在点滴的生活中对‘利’与‘义’的正确选择。”(拙文《关于制度,屈服还 是反抗?》)
 
的 确,当一个人受到暴力威胁的时候,我们要求他不顾生命或家人的安全、幸福去冒险反抗是不正确的,是过高的道德要求,有时候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但是,反抗 是我们大家的事,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可能会有利益与道义的冲突。如何 选择,则决定我们的行为是屈服还是反抗。
 
虽然说,当诱惑足够大的时候,这种诱惑的力量会与威胁的效力相近。但是,诱惑毕竟不会产生恐惧感。更何况诱惑往往只是一些蝇头小利,就像这次抄《讲话》的事件,其利益可谓微不足道,但却让那么多衣食无忧的名流趋之若鹜。
 
我想,这次抄《讲话》事件,也是一个契机,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一下当我们自己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2012527星期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