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余杰:胡锦涛在香港:过街鼠、丧家犬、缩头龟

十五年前,江泽民赴港主持回归仪式,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营造大国崛起之幻象,横扫日不落帝国之余晖,气势何其盛矣;十五年后,胡锦涛赴港为梁振英站台,港人视之为仇寇,胡锦涛在中南海保镖、驻港部队和“香港公安”的三重护卫之下,却不敢踏上街头半步,气势何其衰矣。评论员梁京指出:“胡锦涛的香港之行,恐怕是他担任中国领导人以来最尴尬的一次出行。这真是尴尬人偏遇尴尬事。”确实,胡锦涛缺乏温家宝那炉火纯青的演技,尤其不适应香港这个“演技派”当红之地,他注定了与生机勃勃的香港格格不入。

这是胡锦涛最后一次以国家元首和党魁的身份访问香港,他原以为以太上皇之威严莅临香港,可作威作福、万人膜拜。谁知,迎接他的不仅是台风,更是港人的愤怒声讨、穷追不舍。杀人如麻却胆小如豆的胡锦涛,只好躲藏在铁马和水马的背后,与一小撮“香港精英”自娱自乐。七一前后,台风来袭,在雨打风吹中,“六四”屠杀的血迹从北京延伸香港,李旺阳之英魂更是让回归庆典之烟火表演黯然失色。梁振英刚刚上台,港人便齐声呼喊其下台。因为梁振英是胡锦涛的特首,而不是香港人的特首。港人呼喊梁振英下台,也就是呼喊胡锦涛下台。访港三日,胡锦涛在这块“祖国的土地上”却如同过街老鼠,更像丧家之犬。他在四十万港人七一大游行的叫骂声中匆匆逃离,其心情之阴郁,可想而知。

华人世界中惟一替胡锦涛辩护的,是台湾的左派失意文人王晓波。他说,九七以后,香港的民主大有进步,“如果香港人认为他们的政治权利被剥夺,就应该去找梁振英算账,你抗议不到胡锦涛头上。就像我们台湾反对马英九、反对美牛,我们不会反对胡锦涛”。亏得此人还是大学教授,其言论罔顾常识:首先,台湾总统是人民选举的,故而要对人民负责;香港特首是北京强加的,故而梁振英是胡锦涛之走卒,是“党人治港”的棋子。马、梁岂可相提并论?其次,台湾人不仅可以反对民选总统马英九,亦可反对彼岸的独裁者胡锦涛,因为正是胡锦涛将导弹对准台湾并侵犯中国民众之基本人权。站在普世人权的立场上,反对胡锦涛与反对卡扎菲、金正恩一样,是人权捍卫者不可推卸之责任,而不论这位人权捍卫者属于哪一国度、哪一种族。曾因追求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王晓波,大概幻象统一想疯了,遂以“选择性失明”的方式甘当胡锦涛的马屁精。其实,只要对香港的现状稍有了解的人都一清二楚:若非胡锦涛力挺,梁振英之流的左仔,焉能坐大?港人越来越意识到,仅反梁是不够的,反梁必要反胡和反共。梁振英祸港,根子在中南海和胡锦涛那里。所以,他们的结论就是:没有胡锦涛,没有共产党,才有新香港,才有新中国。

大棒高举,阅兵为先

几乎所有的独裁者都喜爱阅兵,胡锦涛比江泽民更热爱阅兵。江泽民在任上时,恰逢中共建政五十周年,劳民伤财,排演庆典,规模虽空前,却不能绝后。当时,李慎之撰文《风雨苍黄五十年》讥讽之,江泽民为此震怒,倒还隐忍不发,未下毒手。而胡锦涛在任上时,则遇到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亦仿效江泽民来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沙场秋点兵”,小人得志,确实猖狂。此次访港,胡锦涛之本性再次毕露:他安排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检阅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三千人的队伍。

在驻港部队空间有限的兵营内,检阅三千人组成的方阵,当然不能与二零零九年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相媲美,不过也能暂时满足一下胡锦涛内心深处的帝王情结。在胡锦涛的阅兵照下,一个网民的议论,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就这么个饭桶,代表中国。呵呵。”胡锦涛此举,当然不只是为了过一把瘾,更是向香港民众敲响一记警钟:你们若继续反对我,我随时可以命令军队来镇压你们!在我担任驻藏大臣的时候,我在拉萨就这样做过;在我统治中国的十年里,我在广东汕尾、贵州石首、四川什邡等地,也都这样依样画葫芦地做过。这是邓小平老爷子教导我的、维持共产党“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法宝,多年来在内地屡试不爽。未来在香港未尝不可操练一把。

胡锦涛的大棒,全世界都看在眼中。法国《解放报》以“回归十五年之后天安门的阴影笼罩着香港”为标题报道说,胡锦涛检阅了士兵与装甲部队,这一场面使七百万香港人回想起二十三年前的“六四”屠杀。那时,解放军的坦克在天安门血腥镇压参加民主运动的学生和市民。胡锦涛在香港解放军驻地与数十名军人握手,这也使人联想到“六四”之后邓小平接见军队领导人的情景。“对许多香港人来说,这是一种暗示的威胁,尽管中共当局重申它遵守对香港的承诺,即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和自由。但这些诺言完全取决于中共随时可以更改的意愿。”

胡锦涛不仅自己一个人趾高气扬地阅兵,还要将阅兵的场面传递到每一个香港民众那里,这才是“与民同乐”。于是,香港大小媒体尤其是电视,奉命将这“胡主席阅兵”当作当天最重大的新闻来报道。当天晚上,台风袭港,香港市民纷纷紧急赶回家中,打开电视希望获得台风的讯息,而许多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六点半新闻头条,居然不是讨论紧急的风暴消息,而是胡锦涛阅兵的“花絮”,一播就是十几分钟。市民对此劣评如潮,Facebook上出现大量投诉——“我们是要看风暴消息,不是看大陆领导人来做骚”、“很难听的女兵尖叫,难道我们在朝鲜看金正恩了吗?”、“这场面不是和希特勒在一九三八年进入维也纳时的阅兵一模一样吗?”

是的,胡锦涛从北京到香港,就是希特勒从柏林到维也纳。虽是同根生,但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相煎就是急。胡锦涛要的正是此种让港人震撼的效果。许多港人追问说:特区政府不是说著重民生经济,多过政治吗?为何关乎经济民生的风暴吹袭,特区政府却仍然在大搞特搞胡锦涛阅兵呢?为何电视台宁可播这些既不受欢迎、也缺人欣赏的节目,却连紧急的天气报导都要搁置一边呢?显然,这一切不是特区政府所能作主,胡锦涛要阅兵,要媒体播放其“光辉形象”,梁振英这个打工仔,哪敢对胡老板说半个“不”呢?梁振英在香港人面前俨然以主人自居,无论其如何竭力假装“谦卑”,却仍然凶相毕露;而在苛政猛于虎的胡锦涛面前,梁振英这匹恶狼,则低眉顺首,一副“小三”状。面对穷凶极恶的共产党军队,梁振英能不降卑为奴吗?

水马围城,自我囚禁

警察永远不是军队的对手。数万威风凛凛的香港警察,在卸下英治时代“皇家”的桂冠之后,华丽转身为“香港公安”。他们的首要职责不是全心为市民服务,而是奋力为领袖清场。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许多在街头巷尾执勤的基层的香港警察也是满肚子苦水:“若非上级压下来,我们也不想这样做。”

香港有一部名为《十月围城》的电影,讲的是清朝末年孙中山到香港的旧事;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却上演了胡锦涛到香港的“七月围城”的大戏。胡锦涛访港前一天,香港警方一大早便在湾仔会展中心附近设置路障,大量使用两米高的“水马”,构筑成墙外、墙内之差异。苏东坡诗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而在这几天宛如围城的香港,墙外抗议的人再多,墙内的胡锦涛也看不到。看不到便不存在了,胡锦涛就能保持好心情了。

胡锦涛抵达香港机场时,发表简单讲话表示,“在未来的两天多时间内,我希望多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香港的发展进步,深入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和期盼”。这一说法在此后两天多的时间里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水月镜花。带领一些示威者试图靠近就职仪式会场的香港支联会常委关振邦说,中央和香港政府实施的保安措施使胡锦涛所说的“多走走、多看看”成为一句空话:“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安排下,胡锦涛只见到特区政府为他安排的场地。他并没有真正去了解香港的民情。在北京对特区政府要求做的安排方面,我相信他们会安排在胡锦涛访港期间绝对没机会见到示威者或者香港一些反对的声音。究竟是胡锦涛这么要求的,还是中央政府这么安排的,还是特区政府自行的安排,我想他们自己最清楚。”

以胡锦涛刚愎自用、冷漠拘谨的性格而论,他不屑于像温家宝那样表演亲民秀。温家宝出行的时候,常常刻意轻车简从,偶尔会遇到上访者拦路递送状子,温家宝则亲自接过状子,俨然是包青天再世。官方媒体就此大做文章,肉麻地吹捧总理如何“爱民如子”。实际上,那些成功将冤案资料送达温家宝手中的访民,不仅冤屈无法伸张,其结局反而更加悲惨,有人甚至被当局送入精神病院折磨数月之久。不过,这些幕后的真相,官方媒体是不会披露的。人们只知道充满温情的前半段故事,因而对温爷爷爱得死去活来。

温家宝将当总理视为演戏,虽摘取影帝之奖杯,有时不免用力过度,过犹不及,让人看出是“演”而非出于本心。而胡锦涛始终保持“河蟹大帝”之“本色”,永远躲在幕后不动声色。躲在黑暗中的人内心最为恐惧,胡锦涛这样的人,连见到访民或听到反对的声音都怕得要命。在访问美国时,胡锦涛在白宫发表演讲,一听到下面有抗议者的叫声,立即心惊胆战,连原本背熟的讲稿都搞忘得一干二净了。好不容易才讲完,离场的时候,却不辨东南西北,被布什总统拉回来,贻笑大方,狼狈不堪。胡锦涛无法主宰美国的外部环境,却能命令香港全城实施“最高戒备”,即便用“水马”构筑一个“城中之城”亦在所不惜,这样他才有安全感。

在北京,胡锦涛常年“蜗居”于与世隔绝的中南海之中,像明清两代的帝王以及毛太祖、邓高宗那样,如臂使指地对全国各地发号施令,好不畅快。然而,香港却没有这样一处帝王居住过的风水宝地。当明清两代的皇帝们在北京城骄奢淫逸之时,香港还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小渔村。所以,香港根本没有前朝行宫。如今,即便香港的地产富豪们愿意献出豪宅供“河蟹大帝”居住,却也无法满足胡锦涛的基本需要——再大的豪宅,也住不下胡锦涛那全球数量第一的保安队伍。

于是,胡锦涛干脆将整个君悦饭店暂时封锁,成为他的一座个人行宫。既然是“行宫”,那就是一处“闲人止步”、“接近者格杀勿论”的重地,犯上作乱者,能不以辣椒水和胡椒水伺候吗?酒店本来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一处供人们对话和交流的公共空间,将酒店改造成行宫,足以表明胡锦涛是民主精神之敌。他将包括香港民众在内的中国人民都视为敌人,而他自己也只能“作茧自缚”,成为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

身为“河蟹大帝”,胡锦涛最怕的一个字就是“乱”。然而,他本人正是香港乃至全中国陷入“动乱”之根源所在。香港《明报》在社论中指出:“现在,香港政局乱作一团,正是政治生态恶化、政府管治失效的脚注,可以说,‘一国两制’在政治事务方面,正受到极其严峻考验。今日,会展区出现的水马阵高墙,正是香港乱局的写照。”可惜,只读《人民日报》的胡锦涛,绝对不会读一张香港报纸,他又如何知晓香港的真相?

李旺阳虽死犹生,胡锦涛行尸走肉

胡锦涛访港三天,虽然安保密不透风,却也防不胜防,先后出现了“百密三疏”。

第一疏:访港次日,胡锦涛在香港官员的陪同下至邮轮码头参观,在场的《苹果日报》记者韩耀庭向他高喊:“胡主席,香港人民要求平反六四,你听到吗?”胡锦涛仿若未闻,未予回答,并急步离去。该名记者随后被现场警察带走查问十余分钟。现场多名记者质问警方的作为,警察指该名记者违规、破坏秩序及喊话声音太大。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国际记者联盟随即发表声明,谴责香港警方拘押进行正常采访活动的记者。声明指出,记者韩耀庭现场提问的方式和其他记者别无两样,但是警察并未阻止其他记者。所以,韩耀庭被警察带走,不是因为声音太大,而是因为他要求胡锦涛回答的有关“六四”的问题,触动了香港特区政府为警方内部设定的接待胡锦涛的底线。香港警方为了维护胡锦涛的面子,不惜扭曲法律。幸亏香港还有法治传统,韩耀庭及《苹果日报》就此事对警方展开司法诉讼,他们希望在法治的框架内捍卫香港最为宝贵的新闻自由。

第二疏:特首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梁振英在胡锦涛的监督下宣誓就职,这是胡锦涛此次访问香港的重头戏。在梁振英发表就职演说后,胡锦涛接着发表致词。在胡锦涛致词的过程中,一名坐在后面几排的与会人士用广东话大呼“平反六四、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等口号。现场出现短暂的混乱,那些谄媚胡锦涛的权贵们立即用掌声掩盖此“杂音”,估计他们早已经过多番演练,娴熟地以此种方式来应对非常情况。呼喊者则迅速被保安人员带离现场,据当时有人拍摄的视频显示,身穿黑色西服的便衣甚至用手将其嘴巴蒙住。该名人士为香港公民党成员曾建超。在会场外,曾建超对那些恼怒的保安人员说:“面对中共这个杀人政权,每一个香港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喊出‘平反六四、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的心声。你们做你们的工作,你们是照规办事,我是照良心办事。”这几句话平静中却有万钧之力,真该让胡锦涛亲自听听。匹夫之怒,掷地有声,不阴不阳的胡锦涛如何作答?

第三疏:七月一日上午,胡锦涛乘专机离港,刻意避开下午发动的七一大游行。如果他真想在香港“多走走、多看看”,就当亲身走入到四十万游行的人群中,倾吐普通民众之心声,那里才有香港真实无伪的民意。但是,胡锦涛哪敢这样做,他还不被四十万人的唾沫淹死?这一次访问香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香港怨声载道,他却掩耳盗铃、充耳不闻。在机场时,胡锦涛再也不敢走近采访区,不敢接近香港记者。当年,香港女记者张宝华询问江泽民是否“挺董”,江泽民“真情流露”,如泼妇般破口大骂,沦为全世界的笑柄;如今,胡锦涛比江泽民更加高明,对自己不喜欢的一切全都装聋作哑。“既然我成了过街老鼠与丧家之犬,那我就干脆当缩头乌龟吧。”于是,胡锦涛向现场人士挥手后,就直接步入专机。此刻,有记者大声提问有关李旺阳死因的问题,胡锦涛假装没有听到,绝不回一下头。不过,假装归假装,“李旺阳”这三个字肯定如针一般刺痛了胡锦涛的耳膜,从此便与之如影随形。如果没有香港人的“行公义,好怜悯”,李旺阳也许死了就白死了。是香港,让李旺阳的死成为中共独裁制度动摇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无论胡锦涛跑到哪里,李旺阳的英灵便会跟到哪里。如同当年“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如今,虽死犹生的李旺阳让行尸走肉般的胡锦涛魂飞魄散、夜不能寐。

香港,一座脊梁坚挺的城市,看你胡锦涛敢只身前来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