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丁薛祥意外受挫,栗戰書才乘勢直升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申正嘉

   明鏡新聞網編者按:9月1日,中國官方發布消息,栗戰書接替令計劃,升任中辦主任,令計劃則調任中央統戰部長,顯然是遭到了貶斥。這一消息,完全證實了 早在兩個月前,《明鏡月刊》多次報道的令計劃的仕途出現嚴重問題,栗戰書即將升任中辦主任的報導。以下是《明鏡月刊》第31期(8月初出版)刊載的報導。

   但是還在醞釀令計劃接任北京市委書記期間,令竟爆出了一系列變故。最終習近平拍板,就讓1947年出生、已經65歲的市長郭金龍接替劉淇。這劉淇也很倒 楣,剛剛卸任去長白山旅遊,就鬧出了封山淨場讓萬千遊客天怨人怒的風波。雖然責任未必全在他,但是民衆的怨氣就全撒到他頭上了。

  消息人士不無惋惜地說:什麽叫“利令智昏”?令計劃就是生動例證。如果他更耐心、更沉穩一些,很有可能接替北京市委書記,也就進入了中央政治局。但是他卻野心更大,急於求成,最後砸了鍋!

   長期以來,人們認爲,歷屆辦公廳主任多數成為政治局常委:鄧小平、楊尚昆、汪東興、姚依林、胡啟立、喬石、王兆國、溫家寶、曾慶紅、王剛、令計劃這些人 中,只有王兆國受胡耀邦的影響被下放至福建,剛去時甚至只安排為副省長、代省長;此外只有王剛未能成為常委,其他人都進入黨的最高決策圈和國家領導人行列 ——當然,有的是在卸任辦公廳主任多年之後了。

  這次令計劃的情况實在特殊。接近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栗戰書突然奉詔入京,並非十八大既定人事,而是在習近平推薦之後,胡錦濤臨時起意,意在親信令計劃突被醜聞纏身之際,為長遠佈局而緊急拍板調整。

  消息人士披露,“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古訓,在中辦主任這個職務上最為明顯。中央的一把手,必須要遴選對自己最忠心耿耿、自己也最能信得過的人來擔任中辦主任。

  當7月16日中央的簽署文件特快下達時,上海官員吃驚不小。他們原來一直以爲,丁薛祥是要接任中辦副主任的,因爲習近平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時,丁薛祥就是他的秘書。

  1962年9月出生的丁薛祥,曾任機械工業部上海材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後陞任市科委副主任、閘北區委副書記、區長,隨後歷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事局局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市委常委、秘書長等職。

   消息人士告訴《明鏡月刊》記者,習近平本來確實屬意丁薛祥,打算先安排丁進京擔任中辦副主任,熟悉情况,然後在中央換届之後扶正,接替令計劃。不料正在 上海要開黨代會換屆期間,人事安排突然出現意外:上海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學兵,原擬在新班子中陞任市政法委書記,不料有人舉報他,於是這項人事案只好擱 下來,等待調查見分曉;市政法委書記一職,就倉促間定下來讓丁薛祥接替。這一變故,打亂了習近平的安排。丁薛祥無法馬上進北京當中辦副主任了,栗戰書這才 撿了個“漏”。

    另外,丁落選中共十八大代表,也是他未能進京的原因。但他身為習近平原來的大秘,又是上海巿委常委、秘書長,居然不能成為上海七十多名十八大代表中的一員,令人不解。
  
  丁薛祥是習近平主政上海時的秘書。

   消息人士還透露,張學兵仕途受挫,讓上海市長韓正的心情更爲低落。本來他以爲自己能接替俞正聲,不僅當上市委書記,而且同時就拿到進入十八大政治局的門 票,興致勃勃地策劃將上海市委、市政府機關全部搬遷到世博大廈。但是左等右等,中央一直沒有動靜,擔心夜長夢多,發生變故。韓正擔任過上海團市委書記和盧 灣區委副書記、區長,其派系背景和人脈網絡,主要就是共青團系統和盧灣區,後者甚至更爲重要,而張學兵正是他在盧灣區提携的親信,後來也擔任了盧灣區區 長、區委書記。現在張被調查,連十八大代表都沒份,韓正沮喪不快溢於言表。

(《明鏡月刊》第28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