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再度掀起“中国的老朋友”之讨论热潮

  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10月1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这位被中国称为“最铁”朋友之一的亲王,逝世的消息甫一发出,包括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以及习近平在内的中共高层旋即致唁电表示哀悼和慰问。与此同时,因为西哈努克身上附带着的“中国老朋友”标签,所以在民间舆论场也就此引起了一股讨论热潮。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今,共有六百余人先后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分别来自五大洲123个国家。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埃德加•斯 诺、西哈努克亲王、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等。各国政要是比例最大的群体。除了如基辛格、尼克松这种邦交正常化的开拓者以外,曾经访华若干次的国家 领导人也往往被中方冠以老友的称呼。

  第一次“中国老朋友”之称出现在1956年,获得者是从1930年代开始在中国办学,并始终支持中国革命的加拿大人文幼章。不过,六百余名“老友”绝大多数是在1977年之后才获此称号的。1979年,正值中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之际,所以该称呼出现的频率比较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籍统计发现,在“老友”中,日本人最多,达111名,其次是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而同样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检索,发现“伤害感情”次数排行,日本、美国亦分列前两位。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日本人占据了日本老友的很大一部分,他们还被冠以另一个称呼:“中日邦交正常化掘井人”。在掘井人序列中, 企业家冈崎嘉平太最受推崇,他共被以老友身份提及22次。日本首相亦有很大几率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1972年到1996年,共有14人担任过此职, 其中10人都获此称谓。

  中国人民的第一批老友,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到过延安。因为抗日战争,一起扛过枪的战友与“中国人民”结缘。一批苏联志愿航空员曾参加保卫武汉的空 战,后来,这个航空队的队长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比军人更多的是医生。除了人尽皆知的加拿大大夫白求恩,印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根廷、美国、英国 等国均有医生来到中国的战场救死扶伤,并结下友情。

  还有一个老友群体是外国记者,他们向外界报道神秘的中国,让毛泽东领导的革命运动为世人知晓。外国记者中最有名的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被并称为 “3S”,1984年,中国专门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邓颖超任名誉会长,原外交部长黄华任会长。后来,这一机构改名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

  与斯诺等记者类似,荷兰导演伊文思也被视为向世界正面介绍了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好友。他1938年来到中国,拍摄了关于抗战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从此开始了与中国人民的五十年友情。他还曾经托人把一部手提摄影机送给延安电影团,这部摄影机现在藏于国家博物馆。

  革命年代结束后,在国际舞台上能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更多成为判断是否老友的标准,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侵略是辨识的依据,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老友多是这段时间结下。

  自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一短语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次骤减,从每年50次左右降低至20次左右。进入2011年,“中国人民的 老朋友”在前两个月的《人民日报》中只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一次是亚冬会组委会主席库里纳扎尔诺夫。

  中共官媒《环球时报》16日发表题为《中国应有更多西哈努克这样的朋友》的社评,文中提到,中国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交朋友,而且要交真朋友,应当有 新的西哈努克,有更多巴基斯坦这样的“全天候朋友”,即使为此投入一些资源,承担一些西方的压力,也是值得的。“但西哈努克作为那个时代的记忆对中国依然 很有意义。中国与他的友谊是穿越时代的成果,珍惜它,从中汲取我们或会忽略、淡忘的东西,对我们在今天大得多的舞台上保持平衡但又不失去锐气至关重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